一、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10月12日下午,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作为轮值方牵头组织,讨论研究《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八大机制》及年度合作事项,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今年初,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在长三角区域合作三级运作机制框架内,组建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组,5月份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专题合作组,成为14个专题合作组之一,负责落实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策部署,研究制订长三角应急管理领域重要政策、年度计划与合作事项等。
作为今年的轮值方,浙江省应急管理厅谋划了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八大机制。涉及建立省际边界区域协同响应、应急救援力量增援调度、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联合管控、安全生产执法联动、防汛防台抗旱合作、重特大关联事故灾害信息共享、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应急管理数字化协同、应急救灾和救援博览会常态化运行等内容。
当日,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暨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筹办举办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是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八大机制之一,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牵头,会同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合作举办的一个国际性博览会,旨在着力推动长三角应急产业发展升级,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灾技术装备、应急救灾物资供应、应急通讯和指挥、交通物流、特种装备、公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应急文化教育普及等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加强展览、体验和交流,努力打造一个与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和前瞻性的应急博览会。
首届博览会定于2021年5月7至9日举办,以“应急防灾减灾 护航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下实体展览和云上展览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举办,规划六大展区,即:应急防灾减灾展区、应急救援装备展区、安全防护产品展区、应急产业服务展区、应急科普体验展区和长三角应急管理成果展区。同时,还将组织主题高峰论坛、专业论坛、长三角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等,适时成立面向长三角的自然灾害防治类基金会。
来源:浙江应急管理
二、黑龙江:省安委办“六项措施”深入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工作
近日,黑龙江省安委办印发全省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六项措施”深化安全风险隐患管控整治,确保硝酸铵等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特别管控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安全。
根据方案,此次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自2020年10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共分企业自查、督导检查、整改验收三个阶段。排查治理范围包括涉及硝酸铵企业,生产、储存硝化棉、氯酸钾、氯酸钠、液氯以及涉及硝化工艺危险化学品的五类重点涉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和涉及爆炸性危险货物的储存、运输等企业以及涉及爆炸性危险货物的港口、码头、堆场、化工园区。
针对此次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省级层面建立安委办领导下的应急管理厅、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办公制度,组成专项工作办公室,按照部级统筹推动、省级协同调度、市级现场实施的“三级联动”和集中会商、集中培训、集中检查、集中督办、集中曝光、集中演练的“六个集中”工作机制,确定排查重点,选派专家全过程调度指挥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形成“一盘棋”格局。市、县层面具体落实消地一体协同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问题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持续深化涉及爆炸性危险货物的储存、运输等重点环节部位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省安委办针对此次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提出六条要求,明确具体措施,一是底数要摸清。严格落实责任,全面摸清硝酸铵、五类重点涉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及涉及爆炸性危险货物从业单位底数,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两个清单”,务求基础数据准确详实、问题措施明确具体。二是机制要建立。坚持联合办公、统一督办制度,形成分工负责、衔接配合、共商共治的工作格局。三是措施要实用。排查治理工作要统一行动、坚持标准,做到“两个全覆盖”,现场检查督导要覆盖所有四级以上重大危险源,对重大隐患要及时交办、督办;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管用、好用、实用的办法和措施,确保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四是指导要到位。把专家指导服务工作与专项排查治理紧密结合,变专家服务“代办制”为“导师制”,企业要先行自查,提高企业自主能力和专家业务水平。五是重点要突出。聚焦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动化工园区认定评估与整治提升,大力推进企业整治和限制退出,铁腕整治非法违法“小化工”;督促重大危险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重大危险源企业包保管控责任机制,构建消地协同联合监管机制三项工作全面落实。六是难点要突破。对辖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紧盯不放,开展试点创建和示范引领,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强化督导考核。
来源: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
三、黑龙江消防救援总队:开展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
为切实做好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准备,检验队伍快速响应、导调指挥、协同作战、高效处置、综合保障、安全施救能力,10月10日至12日,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在绥化市开展了一次大规模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共调集哈尔滨、大庆、绥化消防救援支队和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总队全勤指挥部300余名指战员、44辆消防车、4758件套器材装备、9391件套保障物资参演。
演练模拟真实场景,立足从难从严,假设绥化市某家属楼附近发生里氏6.0级地震,造成该区多处建筑物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压。总队接到地震局通报,立即启动全省跨区域地震救援预案,第一时间调集哈尔滨、大庆、绥化支队和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赶赴现场救援,总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
接到紧急出动命令后,各救援队迅速出动。演练现场模拟通往灾区道路被地震损毁,车辆无法到达,各救援队携行装备及物资徒步行进5公里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并迅速组织搭建BoO基地。灾评小组向演练总指挥部反馈受灾现场危险评估情况信息,指挥部迅速组织召开会议,各支队指挥员和搜救队队长参加会议并领受作战任务,立即组织开展救援行动。
救援过程中,根据演练总指挥部统一安排,依次完成了支撑与横向破拆救援、下破拆救、搜救犬野外搜索、牵引与平衡支撑救援、狭小空间救援、现场侦查危化品检测与评估、雷达搜索与紧急医疗救助技术、无人机侦察与搜救、车辆埋压事故救援、高空绳索救援等14个演练科目。其中,“牵引与平衡支撑救援”科目引人注目,在模拟倒塌建筑物内,1名被困人员,被埋压在预制板内,8名队员首先利用牵引将废墟大模块预制板移出,随后利用平衡支撑技术将人员救出,完成用时不到40分钟;科目“狭小空间救援”偏重实战,模拟被困人员被埋压在坑道尽头,坑道内装填家用电器、家具、建筑垃圾等物品,救援人员清理坑道内堵塞物,破拆水泥板、木板,开辟救生通道,最短时间将被困人员救出。整个演练历时72小时,全程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各队伍团结协作,前后方全力协同,场景逼真,贴近实战,组织周密,程序规范,达到了预期效果。
演练结束后,指挥部召开演练工作讲评会,通报演练情况,查找短板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此次演练既检验了《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地震灾害事故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又对标国际地震灾害救援通用的“管理、搜索、营救、后勤、医疗”五大能力标准,切实提升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处置地震灾害事故的综合能力素质。
来源:黑龙江消防总队
本文信息来源以上媒体,该篇由中国救援装备网于互联网整理提供。如有不准确、侵权及不足之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