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急要闻:2020年09月15日

发布时间:2020-09-15点击量:942

一、江西:防汛救灾中无一人因转移不及时伤亡

近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防汛救灾总体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7月,全省有77站次超警戒,16个站点水位超历史。其中,鄱阳湖星子站日均和单日最大涨幅,分别列历史第一、第二位,且维持警戒以上水位长达59天。7116时,五河入鄱阳湖最大流量达4.32万立方米/秒,列有记录以来第三位。7月以来,沿江滨湖地区堤防最大超警长度达2531公里,单日新增险情最多时达264处。其中,问桂道圩、中洲圩、三角联圩3座保护万亩以上农田的圩堤分别于78日、9日和12日,发生127米、188米和200米宽的溃口。江西省迅速组织抢护,有效处置较大以上险情2075处。

截至91日,洪涝灾害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共造成903.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44.3亿元。特别是7月以来,673.3万人受灾,需紧急生活救助31.3万人,农作物受灾741.7千公顷,绝收191.7千公顷,房屋倒塌、严重和一般损坏6.08万户、12.1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13.3亿元。

为应对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江西省防指、省减灾委紧急启动防汛和救灾应急响应,其中,防汛一级和救灾二级响应均为近10年来首次启动,并持续13天和14天;防汛应急响应维持61天。其间,省防指先后派出近160个专家组、工作组、督导组分赴各地,400余名技术专家坚守一线协助指导。省防指着力部署水库拦洪削峰,特别是全面启用了鄱阳湖区185座已达到进洪标准的单退圩堤,通过主动开闸,分蓄24亿立方米洪水。这是江西省实行退田还湖工程22年来,湖区单退圩堤首次全部进洪,有效降低长江和湖区水位,成功避免了康山蓄滞洪区的启用,保障了南昌、九江、上饶近700万亩农田、900多万人口的防洪安全,极大减少了洪灾损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汛情灾情,江西省第一时间组织受洪水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共紧急转移安置71.5万人,无一人因转移不及时造成伤亡。为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从721日起,江西省按照“一堤一策”原则,紧急调集采购1200余台(套)排涝设备,全面部署开展应急排涝。截至99日,全省共排涝21.67亿立方米,占总量80%,其中3座溃口圩堤涝水基本排尽,重点圩堤排涝任务已基本结束,已退出受淹耕地46.36万亩,占总量的60%3万余座受淹房屋已全部退出,12万余名受灾群众已陆续返回家园。

预计未来30天,全省出现大范围强降雨的可能性较小,鄱阳湖水位近期呈缓退趋势,日均退水幅度在0.12米左右,随着后期长江上中游来水的减小,鄱阳湖水位将加速下降。

来源:江西日报



二、四川:21个工作组赴市州全面展开安全生产巡查

914日,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巡查暨中秋国庆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对全省安全生产巡查和中秋国庆安全防范两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力确保节日期间全省安全稳定。

据统计,今年1-8月,全省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27起、死亡625人,同比分别下降26.7%27.7%,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5起、死亡51人,同比分别下降42.3%42.7%,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精准推动全省突出问题整改解决,从9月中旬开始,省安委会将组织21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进驻全省21个市()开展安全生产巡查。此次安全生产巡查主要采取专题汇报、个别谈话、现场查看、资料查询等方式进行,在内容上,梳理了党政机关9个方面、42个巡查要点,企业6个方面、16个巡查要点,重点巡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日常监管执法、事故调查处理和追责问责是否到位。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以及“排险除患”集中整治作为巡查的重中之重。在对象上,主要紧盯市(州)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延伸巡查县、乡,现场抽查辖区企业、检查生产一线,全面深入了解当地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据悉,此次安全巡查将持续到9月底,四川省安委会要求,巡查结束后要及时梳理问题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工作要求,并尽快整改落实到位。此外,会议还对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安全防范工作提出要求,要狠抓重点企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房屋建筑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旅游景区安全,遇到突发事件或重要紧急状况,第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报告,确保迅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全省人民过上一个平安、祥和、欢乐的中秋国庆佳节。

来源:四川观察



三、湖南:推进全省烟花爆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914日,湖南省推进烟花爆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实施会议在浏阳市召开,副省长陈飞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全省烟花爆竹行业要加大力度调结构,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坚决关闭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实现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环保上台阶。

陈飞表示,烟花爆竹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要通过推进烟花爆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烟花爆竹行业转型升级。三年后,所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达到国家安全生产二级以上标准,其中10%的生产企业要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涉危、涉药岗位机械化替代率达到90%以上,“一证多厂”“非法分包转包”“三超一改”等顽瘴痼疾彻底消除。

陈飞要求,各产区市、县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产业链上下游建设力度、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标准化建设力度,通过标准化创建、机械化改造,研发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升安全生产条件,巩固烟花爆竹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地位。要打通运输通道,确保运输过程安全;要严格落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逐步引导退出,确保安全。

来源:湖南日报



四、浙江: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 推动全民安全素养大提升

浙江省把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作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提升企业本职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相继启动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行动和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精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各类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突出重点,全面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浙江省应急厅、人力社保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制定印发《浙江省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将全省每年20万人次以上的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任务,直接下达到基层,推动所有地市全面制定高危行业安全技能培训补贴条件和具体标准,并将危险性较高的企业和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以项目制运作方式纳入培训补贴范围。为统一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质量,编制印发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烟花爆竹等4类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大纲。实施班组长安全技和能提升专项培训,确保三年内轮训一遍,启动了高危企业重点岗位新型学徒制和班组长学历提升试点。

以点扩面,组织开展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按照浙江省2020年度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重点推动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基础上,为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懂安全”、从业人员“会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下发了《浙江省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按照线下面授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近40万家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和5.7万家“三场所三企业”、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实施全覆盖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0万人次。根据行业企业和培训对象不同,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培训,统一制订下发80多个培训课件,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师资视频培训,确保安全培训质量。结合今年疫情防控要求,开发上线了“浙江省安全生产网络学院”。5月份以来,线下培训人数达到28.1万,线上培训人数达到40.5多万。

提质升级,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经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签发,浙江省安委会制定印发了《全民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一是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示范引领作用,对所辖乡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县分管领导进行安全生产集中轮训,三年内实现全覆盖。二是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相关人员安全素养提升。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负责道路交通领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突出农村“一老一小”及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针对性宣传教育;应急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危化和加工制造领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突出危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核和危化品领域高级人才培养,三年培训加工制造类企业从业人员不少于300万;消防救援部门牵头负责消防领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每个消防救援站每周至少举行1次社会宣传活动,三年参与总人次不少于240万;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负责渔业船舶领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每年教育培训船东船长和渔业船员不少于1.5万人次;建设部门牵头负责城市建设领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每年培训农村建筑工匠不少于2万人次;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负责特种设备领域安全素养提升行动,开展特种设备“五进百县千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三是注重学生安全素养教育。教育部门要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安全生产课程、专业,培训安全管理人才;各地至少打造1个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示范职业院校;全面深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类大中小学每年不少于1次安全演练,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本文信息来源以上媒体,该篇由中国救援装备网于互联网整理提供。如有不准确、侵权及不足之处,请及时告知删除。


来源:网络综合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