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急要闻:2020年09月03日

发布时间:2020-09-03点击量:1004

一、江西:结束61天的防汛应急响应 128座圩堤完成排涝

91日,记者从江西省防指获悉,鉴于长江九江段及鄱阳湖区水位已基本退至警戒线以下,依据《江西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省防指于9112时结束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进入正常防汛期。

73日江西省防指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以来,全省防汛应急响应维持了61天。其间,江西省防指于711日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一级,是近十年来江西首次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针对当前防汛救灾工作,日前,省防指印发《关于继续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做好堤防安全工作,加快进洪圩堤排涝工作,加大灾区恢复重建力度,做好灾区群众思想工作。

截至9111时,已进洪圩堤中34座正开展强排工作,其中29座为湖区单退圩堤。128座圩堤已完成排涝。

来源:江西日报


二、河北:下发通知部署“后汛期”防汛工作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住汛期结束前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细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防汛安全。同时利用好雨洪资源,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

据悉,现在河北全省仍处在汛期,从气象预报预测来看,汛期结束前还有降雨过程,局地还会出现强降雨。按照省领导批示要求,省防办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做好“后汛期”防汛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消除侥幸心理和松劲厌战情绪,深刻汲取省内外水害教训,发扬连续作战作风,进一步压实责任、严防死守、持续用力,确保度汛安全。遇有明显降雨过程,各级防汛行政责任人要在岗在位、靠前指挥;包保责任人要立即下沉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各级水库、堤防险工险段、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要区域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开展巡查防护,切实将防汛责任落实到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值守、抢险救援和转移安置各个环节,高效有序地肩负起首都政治“护城河”的重任。

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各级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监测跟踪天气变化,加密预报频次。着重做好强对流天气预警工作,延长预警提前量,为防汛决策指挥和群众转移安置赢得宝贵时间。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强化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监测预报。特别是69个山区县和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沿海城市,要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充分利用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前准确发布山洪灾害和台风、风暴潮等预测预警信息,确保覆盖到村、落实到户、不漏一人。

进一步盯紧盯牢薄弱环节。各级防指要牵头抓总,紧紧盯住病险水库、尾矿库“头顶库”、河道险工险段、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地带、危旧房屋、棚户区、旅游景区、交通主干线、南水北调主干渠、雄安新区建设基地和冬奥会场馆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持续进行督导检查和风险排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实行台账式管理,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做到防早灭小,严防小水小洪形成大灾大难。无法排除隐患或遇有险情,必须迅速反应、果断转移撤离群众,坚决守住“不死人、小伤人、少损失”防汛低线。

进一步强化洪水科学调度。各地要按照“保安全、多蓄水”要求,组织水利、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会商分析,研判防汛形势,根据实时雨情、水情,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充分利用库、河、渠等水利工程,采取蓄、引、提、调等方式,科学调度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

进一步加大救灾工作和水毁工程修复力度。各地要从重民生、保民生、保稳定的政治高度,按照灾情统计要求,抓紧开展灾情续报和核报工作,为救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确保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有稳定生活秩序。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要抓紧推进水毁工程建设,扩大投资渠道,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进一步加强物资队伍建设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继续保持防汛应急物资队伍随时待发状态,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特别是实战需要,提前谋划,加强协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不断增加物资储备规模,优化物资储备品种,特别是要落实购置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配置相应大型机构设备,保障防汛抢险需要。要持续加强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和群众性抢险救援组织的建设管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做到有险抢险、无险练兵,不断提升险情灾情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要坚决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遇有重大天气过程,加强带班值班力量,从严从实盯守降雨过程。要严肃带班值班纪律,保持值班电话畅通,全面掌握实时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紧急重要事务,严禁脱岗、漏岗、离岗现象发生。要严格汛情、灾情和重大工作动态等信息报送工作,做到信息报送及时、重点突出、要素齐全,坚决杜绝出现虚报、迟报、瞒报、漏报等行为。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三、广西:采取“四个突出”推进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提档升级

2020年,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快速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采取“四个突出”,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高效开展灾害救助,不断夯实灾情管理基础,稳步提升物资保障能力,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今年以来,自治区减灾委、应急厅及时启动自治区IV级和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各1次,争取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对我区启动国家IV级救灾应急响应1次,争取中央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4亿元,争取应急管理部支持我区中央救灾帐篷等物资6000件(套、顶),及时给灾区下拨1.2亿元中央和自治区救灾资金,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等物资1.76万件(套、顶),应急救助35万余人。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为全区1897户倒损住房的农户理赔1096.3万元。大力支持湖北十堰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从自治区本级储备的救灾物资中为十堰市调拨帐篷500顶、折叠床1000张、棉大衣1000件、棉被1000床。

突出部门联动,开展灾情会商和灾害风险研判。以自治区减灾办、防汛办名义,每月初组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气象局、 地震局、海洋局、水文中心等成员单位开展上月灾情总结与当月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工作,将会商成果印发自治区减灾委、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市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并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其中,5月份的会商报告获得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的批示,7月份的会商报告获得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黄世勇的批示,为各级党委、政府救援救灾决策提供了参考。

突出优化提升,创新构建灾情管理体系。通过“筑点、接线、建网”三环相扣,创新构建灾情管理体系。一是找准灾情信息发力点,不断提高灾情报送质量。印发设区市自然灾害灾情报送评估方案,强化对灾情报送工作的综合评估,将灾情管理列入自治区对设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乡村报灾手机APP,提高灾情报送的效率和质量,有效解决灾情报送“最后一公里”的短板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核定上报洪涝等各种灾害信息120余条、灾情指标1200余项有力支撑了全区“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的推进。二是架接全程式跟踪培养线,建立分级培训制度。自治区举办市、县级灾害信息员师资培训班,各设区市组织本市的乡镇和村级灾害信息员培训,实现全区五级灾害信息员的全员培训。同时建立信息员综合管理责任制,对信息员开展跟踪培养,实现“充电续航”。三是构筑立体化信息网,建立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联合民政厅、财政厅印发关于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乡村级灾害信息员的人员名单及岗位职责,建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构建适应应急管理新体系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灾情报送管理网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灾害信息员29971人。

突出高位推进,构建基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对全区市、县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情况、仓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基本摸清各地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和物资日常管理状况,建立“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同时,加强与全国、全区大型物流企业的协调合作,探索与区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资代储和紧急配送战略合作关系,与京东集团签定“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究解决救灾物资代储及快速调运相关问题,创新救灾物资保障新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特别是国债支持,编制“广西基层应急与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建议书(总投资额24.3亿元),并积极推进自治区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四、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全省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黑政办规〔202016号)有关规定,针对台风“美莎克”路径的不确定性,且降雨区域、强度、风力均超“巴威”的预测情况,经黑龙江省防指领导同意,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20209214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根据中央气象台和黑龙江省会商研判,预测924日,第9号台风“美莎克”将入境黑龙江省,全省自东南向西北将有一次风雨天气,主要降雨时段在3日,西部、南部地区累计降水量为4070毫米,局部70110毫米,局地可达150毫米;其它地区2040毫米。34日大部地区有56级风,阵风79级,其中3日东南部局地可达911级。

来源: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


本文信息来源以上媒体,该篇由中国救援装备网于互联网整理提供。如有不准确、侵权及不足之处,请及时告知删除。

 

来源:网络综合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