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宁:或迎71年来最强台风 启动防台风2级应急响应
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强台风级)继续向北移动,预计将于27日上午在辽宁东部到朝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气象部门表示,“巴威”可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辽宁的最强台风。目前,辽宁省已发布橙色预警,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2级。
受“巴威”影响,预计26-27日辽宁大部分地区有大雨,其中东南部、东部及西南部地区有暴雨,部分县(市、区)有大暴雨,过程最大降雨量可达100-200毫米,黄海北部偏北风转西南风9-12级、阵风13-14级,将可能超过历史极值。
辽宁省气象部门的报告显示,“巴威”的中心26日上午6时仍位于东海北部海面上,距中朝交界偏南方约87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气象部门预计,“巴威”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进入黄海南部,移速逐渐加快,将于27日上午在辽宁东部到朝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后逐渐转为北偏东到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据介绍,1949年以来,影响辽宁的热带气旋共有105个,其中登陆最强的为1985年8月19日在大连旅顺登陆的9号强热带风暴,登陆时最大风速为30米/秒(11级)。预计“巴威”登陆时的最大风速为33-38米/秒(12-13级),瞬时风速将达45-50 米/秒(14-15级),将超过强热带风暴级别,可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辽宁的最强台风。
为做好防御台风工作,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自8月26日10时起,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2级。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迅速动员组织力量,落实防御措施,切实履行好防汛防台风职责;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危房人员要及时转移;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沈阳市为应对此次极端天气过程,要求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除必须按时下班外)8月26日下班时间提前至15时,学校、假期辅导班、幼儿园15时30分停课;26日15时起,夜市、室外旅游景区关闭,建筑工地停止施工。
来源:新华社
二、北京:启动新一轮安全生产督察
北京市2020年安全生产督察已经正式启动。北京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第一、二、三、四督察组分别进驻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区,并组织召开督察见面会。8月24日至9月11日期间,市民可通过12350来电,对这4个区的安全生产问题隐患进行举报。
按照北京市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基础上,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建安全生产督察组,从8月下旬至12月上旬分三批对全市10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安门管委会、重点站区管委会进行安全生产综合督察。
据悉,2019年北京市对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6个区进行了安全生产督察,并于2020年6月、7月分别完成安全生产督察“回头看”。2020年8月至12月,将分三批对2019年未督察的10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安门管委会、重点站区管委会开展督察。
此次督察重点主要包括2018年以来,各区及相关单位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法律法规、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立和落实情况,综合整治工作情况,依法治安开展情况,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同时,对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工作开展情况一并进行督察。
督察工作将分为召开督察进驻见面会、组织个别谈话、延伸督察街乡镇和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共三个阶段。督察结束后,形成督察反馈意见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反馈被督察单位。
同时,按照本轮安全生产督察工作部署,安全生产督察组将对四个区开展为期15天的驻地督察。8月24日至9月11日督察期间,市民可通过12350来电,对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区安全生产问题隐患进行举报。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北京市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成立督察组对全市各区开展安全生产督察,随着近几年的摸索实践,安全生产督察工作不断发挥其实际效用,有力助推各区党委政府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推动有关部门和下级党委政府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来源:北京日报
三、天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近日,天津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安委会会议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截至7月底,全市共检查各类企业87642家,查处安全隐患73035项,关停企业164家。
今年5月,天津市安委会正式印发《天津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市应急局成立8个推动组,对各区、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推动指导。各区、各部门严格按照“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和“四铁”要求,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全面扎实推进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截至7月底,16个区的区级领导带队检查督查404次,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2198人次,检查各类企业87642家,查处安全隐患73035项,下达执法文书5548份,对467家企业立案处罚、处罚金额1500余万元,关停企业164家。曝光违规行为291起,约谈警示72次,问责责任人87人。
近期,天津市在市级各部门及全市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范围内组织开展“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专题教育活动。同时,以天津汇洋石油储运有限公司重大隐患事件为警为鉴,结合应用警示函、承诺书告诫企业,“企业不消除隐患,隐患就消灭企业”,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市安委办结合国务院安委办“8·12”事故评估反馈建议,拟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做到7个“必须”,即发现隐患必须罚,重大隐患必须停,该追问责的必须追,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必须关,该纳入黑名单联合惩戒的必须惩,触犯法律该移交司法的必须移交,让违法违规企业必须付出沉重代价,永不敢再犯。
来源:北方网
四、江苏: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时间节点 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防控系统性安全风险为重点,明确一系列时间节点,要求限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以解决危化品领域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
按照序时进度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
在全省范围内管控安全风险,《意见》明确各项行动的时间表。今年底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化工园(集中)区、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重点部位及重点行业环节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确定化工园区、危化品企业、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等级,制定“一园一策”“一企一策”风险管控方案,并建立完善安全风险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今年底前,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有关目录,在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中对相关企业进行限制、淘汰和禁止,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依法关闭;明年年底前,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化工园区建设标准、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
前端严格安全准入,末端强化危险废物监管,《意见》对全链条安全管理作出要求。一方面,严格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确定沿江、环太湖、沿海、苏北等地区化工产业发展定位,今年底前建立省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协调沟通机制,明年底前严格落实化学品鉴定评估与登记有关规定,严禁未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就投入生产。另一方面,加快高危险等级危废综合处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建立完善危废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依法对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等进行监督管理,加大对故意隐瞒、偷放偷排或违法违规处置危废行为的打击力度。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结合安全风险、危险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特点,加强危化品救援队伍建设,2022年底前建成立足化工园区、辐射周边、覆盖主要贮存区域的危化品救援基地,江苏省还将支持重点地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
强化失信约束,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意见》明确一系列制度性举措,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明年底前,推动工业企业落实安全风险定期报告制度;明年6月底前,各设区市制定危化品企业法定代表人积分制管理制度;2022年底前,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覆盖所有危化品企业。
《意见》从正反两方面出实招,加大失信约束力度,强化激励措施。一方面,强调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和环境保护监管,未批先建、非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夹带、谎报、瞒报、匿报危险物品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一级标准化企业原则上凭其安全承诺和年度报告,可减少安全生产执法频次;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危化品项目,有相应的进口关税、所得税优惠。
有关事故教训显示,提供技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市场管理亟待加强。《意见》要求建立化工行业专家库,规范专家技术服务行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和证明的,依法依规吊销其相关资质或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单位和编制人员实施信用管理和联合惩戒;对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以科技支撑安全,江苏省将围绕互联互通和智能监管做文章。2022年底前,全省建立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利用电子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这一平台将实现企业、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及应急救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未来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信息也将统一纳入监管执法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取代层层备案。2022年底前,全省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也将完成,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应急管理部门与辖区内化工园区和危化品企业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也将加紧完成。
为解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江苏省把化工、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作为高危行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群体,在2022年底前实施完成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明年底前,教育部门将推动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知识纳入相关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以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安全和危化品安全管理为特色的专业建设,并支持化工企业通过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办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明年底前,江苏省将建立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执法体系,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由内设机构承担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责任,设区市建立市级区域内安全生产执法统一管理机制,统一编制执法计划、调配执法力量、培训教育考核执法人员,市、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一般实行“局队合一”体制。《意见》要求2022年底前具有化工、安全相关专业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并明确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招聘执法辅助人员。
《意见》还对各地各部门责任进行再明确,要求省公安厅将涉恐涉爆涉毒危化品重大风险纳入国家安全管控范围;各级政府2020年底前要实施危化品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安全监管,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管理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和危化品安全监管综合工作,在相关安全监管职责未明确部门的情况下履行危化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兜底责任。
来源:中国化工报
本文信息来源以上媒体,该篇由中国救援装备网于互联网整理提供。如有不准确、侵权及不足之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