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全省滨湖地区单退圩堤已全部进水
截至7月15日8时,江西滨湖地区185座单退圩堤全部进水,运用效果非常明显,进洪量达到22亿立方米,相当于在鄱阳湖上游增加了约1/3个柘林水库(设计洪水位70.13米,相应库容67.71亿立方米),可分蓄鄱阳湖水量约22亿立方米,可有效降低鄱阳湖水位20至30厘米。修河永修河段已出峰回落,目前水位仍超警2.93米,较昨日下降0.18米,赣江下游南昌站已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7月15日,省防指印发通知,近期将组织专家对鄱阳湖滨湖地区承受高水位的46座重点圩堤进行洪水抵御风险评估,通过综合研判圩堤工程情况、堤防管理水平、巡堤查险及抢险能力,按照高、中、低风险进行评定。据省能源局统计,截至7月15日16时,全省电力、油气管道、煤炭行业安全正常,运行稳定。
据统计,截至7月15日16时,全省超警戒站数23个,前三位为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星子(15日16时0分水位22.20米,超警戒水位3.20米),九江市都昌县周溪镇棠荫(15日16时0分水位22.16米,超警戒水位3.16米),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吴城(15日15时0分水位22.56米,超警戒水位3.06米)。
来源:江西日报
二、云南:扎实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7月14日,云南省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等各项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会议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全省防汛救灾面临的严峻形势,层层落实防汛救灾责任,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严格落实水库防汛责任,加强巡查防守,完善应急措施,统筹协调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防汛救灾的组织领导,压实防汛救灾政治责任,强化纪律监督,狠抓责任措施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大物资和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三、安徽:科学处置洪涝灾害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入梅以来的六轮强降雨已致安徽省10市56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安徽省减灾救灾办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洪涝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通知指出,安徽全省各地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认真汲取因灾死亡人员事件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安徽全省各地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灾情变化,加强部门会商。要坚持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着重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测防御。要广泛运用各种媒介进行实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把预警信息逐级逐户逐人传达到位。要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同时,通知强调,全省各地要紧盯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加强巡查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要建立清单,限时整改,做到隐患排查一处,防灾措施落实一处。对短时间无法整改的,要坚决果断转移危险区域群众,避免群死群伤。
通知要求,安徽全省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健全灾情、险情快速反应机制,统筹好各类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加强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提高自然灾害处置能力。要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做好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突出科学施救、精准施救,切实防范次生灾害,防止造成事件扩大。
通知强调,安徽全省各地在组织抢险人员进行现场施救时,要科学制定施救方案,落实落细应急预案,配足配齐安全防护装备,加强施救现场控制和防范。要引导抢险人员强化自身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施救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对可能发生危及抢险人员安全的施救行为,要加强研判,做好防护,坚决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来源:安徽商报
四、河南:进入防汛关键期 扎实做好五项工作
河南法制报记者从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日前,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防汛会商会议,分析研判7月中下旬全省雨情水情汛情形势,安排部署近期防汛工作。河南省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运输、消防救援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会商研判,今年入汛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偏多3成多,特别是6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7成多。7月23日至25日、7月29日至30日,河南省还有两次较大范围降雨过程,防汛工作严峻。
当前,河南省将进入防汛关键期,会商会议明确,近期要扎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压实防汛责任。细化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突出抓好小型水库、淤地坝“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尾矿库“县、乡、企业”三级库长和山洪灾害“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责任制落实。
强化预测预报预警。各级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监测站网,密切监测重点防汛部位,加强灾害性天气、水情、汛情预报预测,及时发布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和洪水预报预警信息。
加强重点区域领域防控。各级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突出中小型水库、淤地坝、山洪、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城市防洪除涝等防控重点,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强化防范措施,确保度汛安全。
做好抗洪抢险准备。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临战状态,高度关注、及时处置防洪工程体系、山洪灾害防御、城市排涝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隐患;完善各类防汛预案方案,统筹协调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加强实战演练,扎实做好抗洪抢险准备。
严明防汛值班值守纪律。各级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确保重要部位和出险位置24小时专人盯守。不定期开展值班抽查,确保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在岗在位,责任人履职尽责。规范信息收集报送,严格把关、统一发布汛情、灾情、抗洪抢险救援情况等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来源:河南法制报
五、陕西:详尽部署 切实做好强降水防范工作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7月13日夜间到15日,陕西省中南部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由于陕南南部前期降水已经使土壤含水饱和,强降水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陕西省防总要求,一要夯实防汛领导责任。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进入防汛工作岗位,主要领导要下沉一线、靠前指挥,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确保及时、高效、科学处置暴雨洪涝灾害。二要强化应急救援措施。全面夯实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各环节工作责任,把应急避险抢险措施落实到每一处危险区、每一处隐患点,细化到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和人,确保避险抢险责任无死角、不遗漏、全覆盖。三要精准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全面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精准发布预警信息,为各级防汛指挥调度提供快速可靠的数据支持。四要突出重点区域防御。针对区域性强降雨形成洪水快特点,切实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城镇内涝、水库塘坝、山洪地质灾害防汛工作。尤其对局地突发短历时暴雨洪水,要切实做好群测群防工作,确保防汛措施到村、到户、到人。五要做好撤离避险工作。要着力做好依山傍河村落人员居住区(点)、涉水旅游景区、涉河施工单位、工矿企业和城镇低洼内涝等区域巡查排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前果断组织暴雨洪水威胁区群众撤离转移避险,全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六要做好防汛应急值守。各级防指要严格执行防汛应急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科学值守应对处置,及时做好指挥调度和信息传报工作,及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第一时间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努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