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救灾物资如何支持地方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0-06-10点击量:1372

为群众营造一方避风港湾

——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疫情防控工作综述

近日,大别山南麓,湖北省红安县的农产品基地里,耕作的村民们干劲十足。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500亩小洋金菊长势正好。同一时刻,该县大塘湾民兵训练基地是另一番忙碌的场景。帐篷、棉被、折叠床……各类救灾物资不断从疫情防控点运送回来。县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物资进行分类整理、清洗消毒,把能再使用的物资回收入库,提高备灾能力。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等级陆续降低,连日来,这些工作在各地有序进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对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应急管理部及时了解、掌握地方救灾物资需求和储备使用等情况,做好中央救灾物资统筹调度,根据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请求,按战时速度,会同国家粮储局紧急向湖北、浙江、河南、江西、贵州等五省调拨中央救灾物资,共计7批次23.85万件,用于隔离群众安置点、临时检查站点、方舱医院等。在此基础上,应急管理部特别注重指导地方加强救灾物资监管,确保救灾物资高效调运、有序发放、规范使用。

这些做法,为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得到地方政府、广大医护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负责人表示,救灾帐篷用作医护人员和专家进出的消毒间,帮助医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患者省出了宝贵的病房资源。

救灾帐篷为工作人员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工作人员从运输车上卸救灾物资

战时状态 特事特办

让物资更快运抵

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高效办理调拨审批,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保持密切沟通,督促加快救灾物资调拨流程,随时跟进调运进度。各省对调拨本省的中央救灾物资简化调拨程序,减少中间环节。

26日,一条消息,让离60岁退休还有几个月的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副主任邱俊犯了难:27日早上6点,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储局调运的9.5万件救灾物资,包括帐篷、棉衣、棉被和折叠床,总共13个集装箱即将运抵武汉。“平常调配这么多物资都很困难,更何况在疫情期间,交通管制,车辆和人力都很难协调。”邱俊说。

但疫情防控不等人,邱俊立即行动,打了几十个电话,联系上一家物流公司。了解这一情况后,省应急管理厅迅速帮助解决物资运输、装卸人员口罩和消毒剂不足的问题,还联系安能公司为省减灾备灾中心做了一次专业消杀。就这样,在克服重重困难后,13个集装箱的物资顺利转运、分发到基层,一刻也没耽误。对此,邱俊的感受是“战时状态,特事特办”。

“战时状态,特事特办”并非空话。在中央救灾物资调拨使用中,应急管理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加班加点高效办理调拨审批,与国家粮储局保持密切沟通,督促加快救灾物资调拨流程,并随时跟进调运进度。

各地闻令而动,纷纷简化调拨程序。湖北省按照“一件不留、落地即走”的原则,明确要求各级对中央救灾物资不得滞留一件,调拨到各地的物资不得停留过夜,直接运往疫情防控一线,并要求各地提前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与物资使用单位衔接,做到下拨、调运、送达、使用无缝对接。

浙江省将中央救灾物资及时调拨,发往各地。各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市级各部门向设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物资需求申请,经审批同意后,直接将物资调往各隔离点或防疫监测点。

信阳市、南阳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是河南省疫情较重的地区,在及时定向下拨中央物资的同时,市县两级在物资装车出库前就根据数量进行了分配,并在装运现场清点调整,确保发放精准。该省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快速运输物资,确保在12个小时内运至急需的县区。

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贵州省直接将中央救灾物资全部分配到各市州,由市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统一调配、统筹使用,主要用于医院医护、临时隔离观察区等。

压实责任 严格管理

让物资发挥最大作用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指导,要求做好物资交接登记,严格规范使用范围。各地按照属地为主、适当支持的原则,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通过细化规定、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每日公示等一系列举措压实管理责任。

湖北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也是救灾物资保障的主阵地。记者梳理发现,在调拨各地的中央救灾物资中,湖北省数量最多,分3批次调拨合计1.8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5万件棉大衣和3万张折叠床。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报告,这些物资无一例质量检验不合格,无一件在使用时发生安全事故,受到了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除湖北省外,截至目前,各地支持疫情防控的中央救灾物资使用合规,均未发现违规使用的情况。事无巨细之下,各地是如何绷紧“规范使用”这根弦的呢?“压实责任”成为答案中的关键词。

这期间,应急管理部不断加强对地方使用救灾物资的指导,要求做好物资交接登记,严格规范使用范围,做好物资发放、使用、回收处置工作。各地按照属地为主、适当支持的原则,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通过细化规定、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每日公示等一系列举措压实管理责任。

湖北省在128日收到第一批中央救灾物资调拨通知后就印发通知,要求物资管理和使用必须做到“5个严格”,即严格使用范围、严格发放程序、严格回收管理、严格质量安全、严格管理责任。为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湖北省对全省物资发放使用情况每日进行汇总,并向社会公布。各地对救灾物资发放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为避免“用错、用乱”,河南省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明确了疫情防控救灾物资的使用范围,强化各地在物资调运、接收、发放使用和监督检查中的责任。物资分配至市县后,由使用单位向同级应急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登记发放,确保万无一失。

江西省明确救灾物资只能用于疫情防控受影响人员、疫区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住院人员床位及衣被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市县两级按照谁签字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由专人负责使用管理,加强物资分配使用和监督检查中的统筹协调,发放交接执行实名签收制度,并要求保存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贵州省每日调度各地救灾物资支持疫情防控的情况,要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派专人负责本辖区内救灾物管理使用情况,对发放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做到入库有登记、出库有记录。

科学回收 妥善保存

完善物资储备体系

建立台账、登记编号、集中存放,做到谁回收谁负责。对不再具备使用价值、不宜继续使用的救灾物资,指导地方严格进行报废处理,并做好资料留存备查。大力推动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66日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调整至三级。这意味着,北京一些社区和村因疫情增设阻断道路的物理隔离将撤销,卡口适当开放,救灾物资保障逐步转入回收管理阶段。

事实上,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卡点此前已陆续开始撤销,街头巷尾的蓝色救灾帐篷也在一顶接一顶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和逐渐繁忙的复工景象。

虽然公众的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但应急人的防疫工作还未结束。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下发的防疫物资(能回收再使用的物资)一件件进行清点收缴、消毒晾晒,将损坏的物资依程序进行销毁,将能够再使用的物资登记入库。

目前,湖北省正组织除武汉外的各市州,对物资进行清理、消毒、维修、回收,留作县区本级储备。

据初步统计,河南省已由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回收单帐篷323顶、棉帐篷839顶、折叠床2325张,其他还在使用的物资,待疫情结束后,统一进行科学处置。

为指导地方做好救灾物资回收入库工作,应急管理部明确了三方面重点工作。

做好救灾物资回收。继续指导地方认真做好回收物资的清理、消毒、晾晒、入库和登记等工作。要求建立台账、进行登记编号、集中存放,做到谁回收谁负责,压实主体责任,防止因消毒工作不到位出现疫情传播。

做好救灾物资报废。对不再具备使用价值、不宜继续使用的救灾物资,指导地方严格按照县区申报、市州批准、省厅备案的程序,采取统一组织或专人现场监督的方式组织报废处理,并做好资料留存备查,坚决防范流入社会。

进一步压实地方储备责任。积极研究推动地方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建设的措施,进一步压实地方承担救灾物资储备的主体责任,推动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督促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力度。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