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疫苗研发,有哪些最新进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目前已经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4月12日、13日,连续两天对灭活疫苗进行审批开展临床试验。
2、新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2种疫苗,有什么特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新批准的这2个疫苗实际是一个技术路线,属于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用完整的病毒组成,制备过程要通过理化方法要灭活其致病性,还要通过灭活验证,而且仍然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通过纯化工艺等制备过程,制备出候选疫苗。候选疫苗接种到机体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达到保护作用。
3、应急审批速度快,疫苗安全性怎么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很多研发的步骤由串联改为并联,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研发材料,随交随审随评。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和审评效率,都做到最大化,这是速度快的原因。
4、我国验证临床效果明显的药物,哪些已经在国外推广?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中国在前期所开展的药物研发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被部分国家所采纳,纳入到相应的临床救治方案中。世卫组织以及多个国家也在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个国家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所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者开展临床研究。
5、治疗新冠肺炎,哪些药方剂临床证明有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有效方剂“三药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个方剂。
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将治疗新冠肺炎纳入到“三药”的新的药品适应症中。日前,清肺排毒颗粒和化湿败毒颗粒已经批准,获得国家的临床试验批件。
6、硕士研究生复试,什么时候启动?
教育部办公厅:
复试时间由各招生单位统筹考虑当地疫情形势、应急响应级别以及复试工作量等,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错时错峰、防止聚集的要求,综合研判自主确定。复试启动时间原则上不早于4月30日。
7、硕士研究生复试,采用什么方式?
教育部办公厅:
复试方式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可采取现场复试、网络远程复试、异地现场复试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复试等。各招生单位要结合本地本单位情况,对拟采取的复试方式进行充分评估,确保复试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8、复试考核哪些内容?
教育部办公厅:
各招生单位要针对不同的复试方式、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复试内容,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公平公正。要通过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采取远程复试的,应尽可能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
9、硕士研究生复试前,要核验哪些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
在复试前要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等进行严格审查核验,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采取远程复试的,要会同技术平台提供方,积极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严防复试“替考”。
10、考生在复试中有违规行为,会怎样处罚?
教育部办公厅:
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招生单位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