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报告,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已于今天(7日)早晨加强为台风级,8时中心位于浙江省象山县南偏东方向约12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预计“利奇马”将逐渐向浙江沿海靠近,9日夜间到10日上午将可能在浙江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
另外,受台风影响,9日至10日,黄淮、江淮、江南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国家防总部署台风“利奇马”暴雨防御工作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对当前台风防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国家防总办公室8月7日向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省(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立足于防强风、防高潮、防暴雨、防山洪、防内涝,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防汛防台风责任,着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一要密切监视,滚动作出预报预警。要密切监视风情雨情水情发展变化,滚动预报,及时预警。充分运用互联网、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等现代预警手段以及大喇叭、铜锣、哨子、手摇警报器等传统手段,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
二要以人为本,提前做好群众转移。要突出抓好船只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和近海渔排养殖人员上岸避险工作。要全力做好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小区、旅游景区、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三要全面排查,强化隐患消除整改。要抓紧开展防汛防风隐患排查,加强高危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保安工作,对广告牌、玻璃幕墙等高空构筑物及塔吊、围墙、行道树等易倒伏物进行加固或拆除。要视情采取停工、停业、停产、停课、休市等非常措施。
四要群测群防,强化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要充分发挥基层防汛防台群测群防体系和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作用,加强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点等危险区域的巡查监测,提前预警。
五要严防内涝,确保城市正常运转。要对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做出专项部署和周密安排。加强城市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的检查和管护,落实城区河道、低洼易涝地区、地下商场以及地铁、机场、下沉式立交桥等主要交通枢纽的防洪排涝措施。
六要预置力量,及时抗台抢险救灾。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险情及时处置。要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到预报重点区域、灾害多发易发区域,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准备。要备足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做好灾后救助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专家解读:近期台风为何扎堆出现?
8月,台风进入活跃期。今年第8号台风“范斯高”、第9号台风“利奇马”、第10号台风“罗莎”扎堆出现。一转之前的“弱小可怜无助”,台风终于拿到了今年西北太平洋剧本的主要角色。近期台风为何扎堆出现?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专家详解其中缘由。
嘉宾: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 吕心艳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 赵晓妮 实习记者 马燕
台风为何扎堆出现?
8月3日夜间,第7号台风“韦帕”的影响渐渐消散,而之后在从印度洋横跨到太平洋的季风槽里,新的台风开始扎堆出现。紧接着8月4日,第8号台风“范斯高”和第9号台风“利奇马”相继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
8月6日,第8号台风“范斯高”凌晨在日本宫崎市沿海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当天晚上再次登陆韩国釜山沿海,之后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7日凌晨对其停止编号。
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的第9号台风“利奇马”,正在积蓄力量,逐渐向我国东南沿海靠近。
第10号台风“罗莎”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一边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一边“强壮自身”。
在南海,一个新的热带扰动也正在加入这场“乱局”。
吕心艳指着那条范围巨大的季风槽说,8月通常是生成台风最多的月份,约有70%以上的台风都是在季风槽里生成的。海温高、切变小、初始有扰动,是台风生成的三大条件。季风槽具有典型的低层正涡度气旋式环流、高层负涡度反气旋式环流和垂直方向上深厚的暖湿空气特征,且垂直风切变的零值区恰好横跨季风槽,有利于使暖湿空气释放能量集中在该区域。另外,季风槽内不存在着动力不稳定机制,而且其下垫面洋面一般都比较温暖,热带扰动易在季风槽发展为台风。现在海上活跃的这几个台风都出生于季风槽。
为何前期台风“弱小可怜无助”,现在组团齐聚?
实际上,在今年汛期前半场,台风一直不强。
截至8月6日,仅有两个台风登陆我国。7月3日,第4号台风“木恩”登陆海南万宁,登陆时为热带风暴级;8月1日,第7号台风“韦帕”登陆海南文昌,登陆时也是热带风暴级强度。
吕心艳说,这主要是与今年气候背景有关。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势,面积较大,而且位置偏南偏西,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而这里正好是台风主要生成的源地。
到了8月,情况发生变化。副热带高压开始北抬,季风槽范围变得宽广,台风终于获得了活跃的条件。
吕心艳说,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台风群发的现象,2013年、2017年、2018年这种现象都比较突出。从1979年到2005年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8月恰恰是台风群发最多的月份,大约占全年比例约30%;9月次之;5月最少。
据统计,在1949年至2014年的65年间,有近100次三个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平均每年1.5次。台风资料库显示,在1960年,最多出现五个台风同时存在的情况。
而当“扎堆”的台风过去之后,我们将可能获得短暂的台风间歇期。
“利奇马”将何去何从?
目前,第9号台风“利奇马”和第10号台风“罗莎”之间相距不足1500公里,加上跃跃欲试的南海扰动,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当两个台风距离较近,可能出现“藤原效应”,即两个台风绕着相连的轴线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强度来决定。两个台风除了互旋以外,还可能出现吞并、互斥等现象。这都给台风预报带来难度。
8月6日,受第8号台风“范斯高”影响,副热带高压被顶到了偏北的位置,引导气流不明显,“利奇马”尚行动缓慢。但后续“范斯高”东移消逝后,随着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利奇马”将会逼近我国,但登陆点的位置和路径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再后续,“利奇马”或许会吞并南海低压,强度进一步增强。而随着“罗莎”越来越强,“利奇马”登陆我国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中国安全生产网综合
编辑:中国救援装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