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访黄明
近日,人民日报专访了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就“机构改革工作进展如何?职责调整、工作衔接问题如何处理?”等社会密切关注进行回应。
就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和定位,黄明说:
应急管理部的职责定位很明确,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支撑部门,承担提高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
就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哪些新形势?黄明说:
主要是两个“前所未有”:一是机遇前所未有,二是挑战前所未有。
就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重点有哪些?黄明说:
组建应急管理部不是哪一个单位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此次机构改革与之前不同,原则是“优化、协同、高效”。
就机构改革目前进度如何?在机构、人员等变更情况下,如何积极稳妥度过磨合期?黄明说:
面对平稳过渡问题,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先立后破”,分步实施。二是统筹协调机构改革和各项重点工作。三是尽力缩短磨合期。
最后,黄明是这样子理解应急管理部的组建:
为党守夜、为百姓守夜,筑牢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防线,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平安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这是我对组建应急管理部的理解。
应急管理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里程碑
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以08年为分界线。在08年之前,我国应急救援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主要体现在:
一是以军队为主的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和队伍奇缺;
二是对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及响应准备不足,在协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方面存在不足;
三是救援设施落后、器械工具少、手段落后。
在08年之后,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开始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转变;
二是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和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
三是大力鼓励和支持应急救援产业发展。
再到当前应急管理部的组建,这意味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表示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入到一个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
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责在肩上,路在脚下。
中国灾荒之多,世所罕匹
邓拓在其扛鼎之作《中国救荒史》上开篇就说:中国灾荒之多,世所罕匹。就这10年来,我们可以举出如下关键词:
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09年西南大旱;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12年北京特大暴雨;13年雅安地震,东北洪涝;14年云南地震,南方洪涝……每一年,我国的地震、洪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屡有发生。
2016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发表的《贫穷与死亡:1996至2015灾害死亡率》指出: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收入和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过去20年中,中低收入国家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为122万,占全球总比例的90%。而我国在以12.3万的死亡人数占据全球自然灾害绝对死亡率第四位。
正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灾害多发,更应该在减灾救灾防灾方面真正下“功夫”,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保证国家经济稳定运行。
本文由中国救援装备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