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防车救火遇堵街坊抬车清路障
发现16楼一住户家中浓烟滚滚,曾经当过消防员的物管工作人员黄东强在破拆防盗门未果后,腰系水管从隔壁阳台翻进屋内灭火救人。广州消防部门昨日通报,
停放在小区通道转弯处的一辆白色小车让消防车的“转身”难度加大。“当时距离起火建筑有二三十米,我们第一批救援人员背着装备跑步冲刺爬楼梯上了16楼。”参与救援的消防员称,事后他才知道有街坊见消防车遇堵,自发抬车帮消防“清障”。
消防官兵对着火单元的大门进行破拆时,发现房内有一名男子正从内部尝试打开大门,于是与其配合将门打开。当时,客厅门口有2辆电动单车正在冒浓烟,但无明火。消防官兵第一时间将4名被困人员疏散出来,并对浓烟进行处置。据初步判断,该起火灾或因电动车充电引发,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昨日下午,记者找到了这位翻阳台勇救4人的保安黄东强。“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救人,同事已将两个灭火器拿到了起火楼层。”黄东强说,接到紧急通知后,他和几名同事直奔现场。他们一边引导该层住户疏散,一边准备灭火救人。“我用铁锤用力砸防盗门,但砸了一分多钟仍无法破拆。”征得隔壁住户同意后,4名物管工作人员进入与起火单元阳台一墙之隔的相邻单元。
做好安全防护后,黄东强扶着两个阳台之间的墙壁翻进起火单元。确定安全后,他松开水带,接过同事递过来的2个灭火器,以半蹲式的姿势冲进了起火客厅。“现场浓烟滚滚,能见度很低。”黄东强说,两辆电动单车正处于燃烧状态,蹿起的明火快到天花板高。4名男子分别被困在两间客房里,半蹲着拿毛巾捂住了口鼻处。见状,黄东强用灭火器和水带迅速扑灭明火。“我大声告诉被困的4人火已经灭了,尽可能让他们不要太紧张。”黄东强继续在房间内对防盗门进行破拆,终于等到了消防员。
“这次能成功救援得益于我曾经当过消防员的经历。”黄东强坦言他曾经在石化企业当过三年消防员,不过这也是他第一次遇上高层建筑火灾。
二、牡丹江开展“火灾隐患清剿年”一号行动
会议通报了牡丹江市近年来几起有影响的木材储存、加工企业火灾事故,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火灾隐患清剿年”一号行动暨木材储存、加工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清木材储存、加工领域的消防安全现状。落实责任不到位;建筑防火条件差;消防设施不完善;是用火用电管理松四方面问题。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主动作为,认真履责。要加强安全监管措施,针对排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逐一落实整改措施,要充分用好用足法律手段,做到处理一批、震慑一群、肃清一地,确保全市火灾形势稳定。要提示单位、企业内部开展自检自查,要加强对木材储存、加工企业的调研熟悉,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实战演练。
会议要求,木材储存、加工企业必须落实自身主体责任。各木材储存、加工企业要认真贯彻《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能够把消防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放在落实主体责任上,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提高技防物防水平,加强安全疏散演练,建立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伍,提高应急疏散能力。对不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因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单位直接责任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责任。
三、大风天民房失火险象环生 哈密消防成功处置
到达火场后,经侦查发现,起火的是一间紧挨着楼房的平房屋顶,火势正在猛烈燃烧,西侧的房屋已经烧落了架,而东侧房屋,屋顶的火苗也已经窜起
借助风力,火势蔓延很快,如果不及时控制火情,恐怕会殃及到附近的居民,风带起的火星也有随时引燃生活杂物的可能。万一火烧连营,后果将不堪设想。消防员决定,立刻对下风口,火势较轻的东侧房屋用水枪进行正面压制。同时安排人员,在院子里,随时扑灭飘落到杂物上的火星。
经过半小时的紧张救援,大火被彻底扑灭,消防员又进入火场彻底检查,在确定再无隐患后,才撤离现场。据了解起火时,屋内人员逃生及时,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
在此哈密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居民群众,春季多风干燥,火灾事故多发,请不要在室外动用明火,焚烧垃圾、麦秸、动物粪便、树枝和其他可燃易燃物,遇到火情请第一时间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厂房废弃机器突发大火 镇江消防火速扑救
到达现场后经勘查发现,现场着火的是厂房东南角废弃的机器,现场有大量浓烟冒出浓烟。消防官兵立即展开灭火行动,出水枪进行灭火,经过大约20分钟火灾被成功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火灾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五、“老小孩”手指被卡 徐州消防帮忙摘除
中队到达现场后,发现被困者是一个年迈八十的老奶奶,正坐在医院急诊室走道的椅子上,小手指上有一个直径大概
据其家属了解,钢环是老奶奶捡的,不小心戴上的,之后发现取不下来了,自己在家里想了各种办法都于事无补,于是去医院寻求帮助,到了医院后医生让他们找消防队帮忙,于是就报了119求助。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