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1月14日报道,印尼首都突发爆炸,印尼警方称,爆炸由炸弹引起。据在现场的记者称,目前已有六人死亡,其中包含一名警察。共有10到14名枪手制造了这起袭击。据悉,袭击者投掷危险物引发爆炸。下图,袭击者在投掷危险物。
此次事件再次用生命提醒我们在公共场合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意外的发生,一旦发生我们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下面列举一些恐怖袭击情景,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正确反恐。
在人群密集区遭遇枪战:
1:就地卧倒,不要顾及场地干净与否。卧倒后适当观察一下地形,如有可能快速移动到掩体后面。
2:选择躲避地域和掩体。如果你恰好在警匪对战的中间地带,切忌乱跑乱窜。最好是趴着别动直到枪战结束。墙体隔断较多的街巷或建筑都是很好的躲避地域,钢筋混凝土的水泥墙和普通砖墙都能很好地阻挡子弹。可选的掩体: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和轮胎(但油箱被击中可能爆炸)。不选的掩体:灌木丛、小树干、消防栓、路灯杆、垃圾桶、木桶、油桶、玻璃门窗附近(碎玻璃杀伤力不次于枪弹)、汽车门和尾部、假山和观赏石(容易跳弹)。
在人群密集区遭遇爆炸恐怖事件
1:就近隐蔽或卧倒,卧倒时要俯卧,上体和头部远离爆炸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
2:就近寻找灭火器灭火,火势较大无法灭火时,用随身携带的口罩、手帕或衣角捂住口鼻;若在密闭空间内烟味太呛,可用矿泉水、饮料等润湿布块,防止烟雾和毒气引发窒息。
3:如果发生大量人员慌乱撤离,老弱妇孺尽量溜边靠墙,防止被挤倒后踩伤;人员拥挤时,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微微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窒息晕倒;若被挤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把身子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和器官。
4:有能力人员应协助抢救伤员,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使脊柱损伤病人保持水平位置,以防止移位而发生截瘫。
如何辨识“疑似爆炸物”
遇到可疑物体时,必须在不触动的前提下通过外观识别:
技巧1:看。观察并判断可疑物品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技巧2:听。是否有可疑的异常声响。
技巧3:嗅。爆炸物里含有硫磺成分,会散发出臭鸡蛋(硫化氢)味;硝酸铵也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公厕味)。
当你发现“疑似爆炸物”:
1:向附近工作人员或使用附近的报警器报警,不要就近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以免引爆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
2:不要轻易翻动可疑物品,在专业处置人员尚未赶到之前,根据爆炸物的情况和位置紧急处置。如果怀疑爆炸物为遥控装置,可利用铁皮罩、铁桶、金属盆、铁锅等罩住进行物理隔离(地铁上都有专门的防爆装置)。如果是人体炸弹,有把握时迅速将其制服。如果为导火索起爆的爆炸物,未点燃时应尽快疏散人群,如果已点燃并外露时,应脸朝下且头部背向爆炸物就地卧倒,或尽量选择安全位置躲避。如果是可疑包裹,不要在他人周围开拆,先用X射线扫描,处理人员应戴上手套和面具。
3:如果时间允许,不要围观迅速撤离,在专业人员进行排爆作业时,应处在警戒区之外。爆炸物处于露天情况下,警戒区的最小半径为:炸药量在9-20kg的汽车炸弹为300m,炸药量在3-10kg的行李炸弹为200m,炸药量在3kg以下的爆炸装置为100m,期刊信件等微型爆炸装置为10m。